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当代医药
曾用名:健康人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ISSN:1674-4721
CN:11-5786/R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42081
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学文摘(网络版);哥白尼索引;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腹腔镜,护理干预,并发症,糖尿病,老年,高血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梁衡:为文铸魂的新闻人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8 19:3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梁衡崇敬范仲淹,范仲淹崇敬严子陵。范仲淹曾这样赞美严子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也借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当代著名新闻人梁衡的崇敬,他受之无愧。

梁衡崇敬范仲淹,范仲淹崇敬严子陵。范仲淹曾这样赞美严子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也借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当代著名新闻人梁衡的崇敬,他受之无愧。无论人格魅力还是学识才华,或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他都是中国当代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之一。

我最早知道梁衡,是在1984年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上。这一课本说明文单元中《晋祠》一文的介绍是:“本文选自《光明日报》,作者梁衡,男,《光明日报》记者。”《晋祠》里的句子“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谁能想到这是一篇说明文的文字。正如老作家冯牧先生所说:《晋祠》作为范文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是当之无愧的,无论从思想内容、审美观点及遣词造句上所认真下的功夫都是无可挑剔的,无愧于“教科书水平”。

直到20多年后,1996年,我在《新华文摘》上读到《觅渡,觅渡,渡何处》,一口气读完,独坐久久,只有震撼!这哪是一篇普通的人物散文?这是作者与主人公的心灵交流!他对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一生的总结与评价,穿越时空,回肠荡气。瞿秋白的女儿、新华社离休干部瞿独伊后来对梁衡说:“你是我父亲的知音。”

鲁迅先生曾书赠好友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是瞿秋白生前的知己,而梁衡,以孤篇压全唐般的《觅渡》,成为瞿秋白死后的知己。

《觅渡》后来被刻在江苏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若没有与优秀灵魂同等的高度,怎能与优秀的人做知音?梁衡写秋白,就如汉代司马迁写战国的屈原:“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都是同样优秀的灵魂在不同时空展开的心灵对话。

由于同在新闻界,后来我有缘结识梁衡。借用他在《觅渡》中写瞿秋白的话,我形容这位当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既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他的思想纵横交错,他的人格又坦荡如白纸。他是真豪杰!”

梁衡的人生之路、新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的挫折,有好几次:中学时代热爱文学,17岁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却被分到档案系;正要沉下心来干专业,1968年大学毕业时,却又逢“文革”,他被分配到内蒙古偏远小县临河当农民,防汛护堤、放马。他慢慢做到县里的宣传干事、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驻山西记者。

梁衡从25岁开始两度当记者,先在内蒙古日报,中间在山西省委工作四年,后又为光明日报驻山西记者,一直干到41岁。这两次记者生涯,都是在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基层,却写出不少好新闻。

他说,初当记者时,总有一种新鲜感和自豪感,仿佛周围的人物、事件都由我的笔尖来调遣,但再当下去,就渐渐觉得相反,是这些人物、事件在牵着他的笔尖。有些人他不写出来就寝食不安。他说:“有些事我写着写着心就发抖。几乎凡是我写过的正面人物都成了我的朋友,是他们教育了我,帮助了我,成就了我。我觉得自己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之后由天真变得实在,由浮躁变得深沉。”

1985年,梁衡在北京进修学习,那一年,开全国两会,山西代表团有四位全国人大代表来看他。

为何呢?这四位代表,都是梁衡挖掘出来的新闻人物,有军工厂的工程师,有种枣树的土专家,他们被梁衡报道成名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的后来还当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而梁衡所在的山西省,经济、科研和教育水平在全国都处于下游,是没有新闻的角落,就如杜导正所说“打仗时处于不利地形”。但梁衡“土疙瘩里刨食”,一手“挖”出了四位全国人大代表,为隐者立传,为无名者传名。

我曾当面请教梁衡:您的新闻生涯如此精彩,有什么秘诀?

他说:写稿要“三点一线”。上面在抓什么、下面老百姓在想什么,你这个记者发现了什么,这三点能成一线,稿子就百发百中了。这里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还要接地气。记者不能天马行空,由着性子写;也不能一味跟风,没有自己的思想。

说到敬业精神,梁衡有一句名言:“记者出门跌一跤,也要抓一把土。”战士要有每战必胜的信念,记者要有每采必得的思想。采访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一个记者如果没有这种顽强的意志和对收获的贪婪,便会平庸终生,一无所获。

梁衡在基层做记者时写植树节植树这种常规新闻,取的标题也与众不同,满溢诗情:《东一株西一株积木成林 今一棵明一棵坚持有益》。

文章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网址: http://www.zgddyyzz.cn/qikandaodu/2020/0808/448.html

上一篇:帕胡德:“当代长笛之王”
下一篇:最勤奋一代人的真实写照 ——《平生小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