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当代医药
曾用名:健康人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ISSN:1674-4721
CN:11-5786/R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42081
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学文摘(网络版);哥白尼索引;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腹腔镜,护理干预,并发症,糖尿病,老年,高血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我国当代主要淡水增养殖技术(3)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11: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诚然,稻田养鱼因涉及到种稻和养鱼两项技术结合,有一定复杂性,既要充分发挥共生互利;又要解决好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要加强管理,防洪、防逃、防

诚然,稻田养鱼因涉及到种稻和养鱼两项技术结合,有一定复杂性,既要充分发挥共生互利;又要解决好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要加强管理,防洪、防逃、防盗。

4 工厂化流水养殖

我国工厂化流水养鱼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起来。随后,还引进国外工厂化流水养鱼技术,并不断结合国情进行创新,如利用自然沟渠(四川)流水养鱼,自然泉水、工业余热流水养鱼和沿海潮汐(广东)流水养鱼等。此外,还有典型工厂化循环流水养鱼等多种养殖方式。

图7 稻田养鱼、养虾、养蟹

工厂化流水养鱼主要养殖摄食性鱼类和名贵鱼类。在流水条件下,具有高密度和高产量特点,特别是温泉流水和冷泉流水条件下可以周年养殖,鱼产量更高。

目前,全国已在运行的工厂化流水养鱼约有m3水体,年产鲜鱼约t,从事淡水流水养殖的约有大小5000多家,单产水平随设备性能,水流量和饲料差别而不同,一般高产量在100kg/m3左右。

尽管工厂化流水养鱼产量很高,但由于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流水条件,技术含量高、能耗大,往往成本也高,特别是典型工厂化循环流水养鱼,涉及到水质工业化循环、净化处理和设备性能的稳定性等问题,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很高的成本,所以目前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然而对于缺水的干旱、半旱区域和城郊,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创新改造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将工厂化流水养鱼与池塘养鱼及其他方式养鱼连成一体,紧密地、实质性结合起来是一个发展方向。鉴于我国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海疆等多种地貌,江、河、库、渠、溪分布广泛,流水条件到处都有。此外,还有许多冷、热泉流、工厂余热水流等多种多样流水条件,只要运用流水养鱼技术原理,采用“简装版”稍加改造引水入池、方便排污、集污转化,加上配合饲料和科学管理就能有效地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水养鱼,以发挥国土资源多种作用,造福于民。

我国地域辽阔,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不同水体众多,淡水总水面达多km2。由于国土资源大部分处于地球的北温带,同时经纬跨度大,鱼类及相关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水产业逢勃发展。目前,全国淡水养殖总面积为.3km2,总产量达2000多万t,为解放初期(1949年)的100多倍,人们吃鱼难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解决。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水产业的发展折射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我国渔业科技的贡献率已由上世纪中后期的20%~30%提高到40%~50%,同时也面临发展中的严峻挑战。现就当代我国淡水增养殖技术现状与发展作一概述。1 池塘养殖我国池塘养鱼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理论先进。我国池塘养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生态学的杰作。目前,全国池塘总面积.3km2,年鱼产量1000多万t,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高产水平一般每667m2大多为500~1000kg,而集约化养鲤可高达1500~2000kg,养乌鳢达3000kg左右。水产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我国池塘养殖业是走区域发展的道路,出现多种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如我国南方的蔗基和桑基鱼塘,主养草鱼、青鱼、鲢、鳙、鲮鱼,搭配鲤、鲫和其他名优鱼类;中部的草基鱼塘主养草鱼、团头鲂,搭配鲢、鳙、鲤、鲫和名优鱼类;北方主养鲤鱼,搭配鲢、鳙和名优鱼类。这几种养殖模式是我国池塘养鱼的基本模式,生产大宗鱼产品,以供广大民众消费。近年来,在市场导向和科技支撑下,各地池塘主养或混养黄鳝、泥鳅、河蟹、虾类、鳜鱼、罗非鱼、鲈鱼、大口鲶、鮰鱼、长吻鮠、黄颡鱼、乌鳢、鳖、龟和珍珠蚌等名优鱼类和水生动物有进一步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有的品种养殖,如池塘网箱养鳝(图1)、池塘养虾、养蟹、鱼鳖混养和鱼蚌混养(珍珠)已形成很大规模,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产生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图1 池塘网箱养鳝图2 技术与社会结合运行机制在技术上,水产养殖的苗种繁育、配合饲料、病害防治、水质调控和养殖机械等诸方面都有许多科技成果与专利,并应用于生产,已形成关键技术的三大体系,即苗种体系,饲料体系和管防(病害)体系。这三大体系的形成是通过技术与社会结合的机制(图2)而实现的。该机制可用四组简句概括,即“一个中心、两套网络、三种动力和四大要素”(图2)。所谓一个中心,即产量、质量、效益和技术体系;两套网络即从上到下的行政网络和技术网络;三种动力即推动力(行政)、协动力(社会)和滚动力(技术);四大要素即领导要素、投入要素、技术要素和后勤要素。它们依据各自的功能围绕中心协调运行,最终实现大面积、大范围高产、优质、高效的整体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配合饲料的研究与应用(80%水面);各种增氧机的广泛使用,和在原来机型基础上又出现的水下纳米管微孔增氧机和耕水机(图3);自动投饵机的广泛使用和抬网捕捞法;微生态菌肥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推广。以上技术进步显著地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科技含量。另外,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发展,投入增加,池塘内外污染十分严重(图4),良好的水源、水质难找,加上池塘淤积老化,致使池塘养殖事故不断,病害加剧,并且产品质量降低,无公害养殖受到严峻挑战。图3 叶轮式增氧机和耕水机图4 池塘水质富营养化的蓝藻水华故此,针对存在问题,现已根据池塘生态、仿生和系统等多学科原理,成功研制了池塘水体自然净化系统技术(图5)和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技术(图6),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该两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表明,在基本不需要外部水源、同时也不对外排出池塘老水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循环用水,通过自然和人工净化,创建独立、良好和稳定的水源系统,以实现正常的健康养殖。该两项技术,特别适合缺水和水质不同程度污染的区域应用,属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物质循环型养殖方式;也是对传统池塘改造升级工程的科技支撑,还可供城乡水环境污染修复参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多种水质改良剂和蓝藻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种植水生草类养虾、养蟹和水质自动监控技术等都进行了成功探索并不断扩大应用于生产;近年来,在原来砖、石、混凝土和预制板块等传统池塘护坡的基础上,研制了玻纤网格和其他材料网格及池塘固化泥护坡等专利应用于生产。总之,池塘养殖正不断针对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沿着养殖模式创新化、养殖品种优良化、养殖产品无害化、养殖生态综合化、管理操作机械化和水质监控自动化方向发展,为水产业做强做大不断提供技术储备与科技支撑。图5 池塘水体自然净化系统技术图6 池塘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技术2 大水面增养殖我国大水面系指江河、湖泊、水库和湿地等较大、中型水体。在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利用水体中天然鱼类资源,开展人工捕捞生产,其次在中小型湖泊和水库随意放养一部分鱼类,以提高对天然水生资源的利用和提高鱼产量。随着我国整体渔业发展,逐渐开展大水面鱼类资源保护、增殖放流和人工养殖。大水面增养殖,是建立在池塘养鱼提供大量苗种和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所谓“三网”养鱼即是在大水面中放置网箱、围网、网拦湖和库汊湾进行人工精养或半精养,以提高鱼产量。目前,我国开展人工增养殖的湖泊水面近,年鱼产量约100多万t;开展人工增养殖的水库水面近.7km2,年鱼产量约150万t。两类水体鱼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30%左右,平均每 667m2鱼产量 60~70kg。近年来,大水面“三网”养鱼有了长足发展。根据大水面的自然条件、水质状况和天然饵料资源开展“三网”养鱼。网箱养鱼,一般分两种类型。其一主养摄食性鱼类和名优鱼类,完全投饵,进行人工精养;其二,对于富营养型水体,则主养鳙、鲢,不投饵,单纯利用水中浮游生物。在两种类型中,以前者为主要类型,每平方网箱鱼产量达100kg左右,高的可达150kg,高于池塘的100倍左右。围拦养鱼也分两种类型:其一,是采用池塘养鱼方法,在围拦水体开展人工精养或半精养,其单位鱼产量与池塘接近或略低于池塘;其二,则是在围拦浅滩和汊湾开展虾、蟹养殖,其经济效益很高。水库、湖泊敞水面人工增养殖也分两种类型:其一,是根据一般大水面水质特性,主要放养鳙,搭配鲢、鲤、鲫和团头鲂等,以提高鱼产量;其二,移植银鱼或其他名优鱼类,其价值和效益很高。大江、大河、大湖主要是保护鱼类天然资源,国家实行禁渔期,同时根据天然鱼类资源变动和濒危物种进行鱼类低限放流和资源变动研究。由于经济发展和大水面无序利用,内外污染同样相当严重。众所周知,由于经济发展,城市扩张,一方面大江、大河、大湖污染程度日趋加重,加上水利建设阻断了鱼类洄游和江、湖通道,明显影响天然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生存,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工放流与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大水面的“三网”养鱼过度发展,鱼类排泄物污染水体,特别是中、小型水体,为了获得眼前高产量和高收益而大量施用化肥,完全改变了水体性质,蓝绿藻“水华”十分严重,土居鱼类种群消失,死鱼事故和病害频发。这一趋势令人堪忧,亟需解决。研究和生产表明,“三网”面积宜于占大水面面积的1‰~2‰。此外,还出现了湖泊围栏分隔成轮养区和轮休区,轮换利用,使其与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生生物恢复生长相适应,既科学开发了水资源的渔业生产力,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大水面不但关系到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大水面渔业利用将向科学增殖、维持自然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方向协调发展。为此,同样应以技术与社会结合的机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3 稻田养殖我国稻田养鱼同池塘养鱼一样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创新,理论深化。实际上稻田养鱼是池塘养鱼的扩展。本来,我国稻田养鱼曾经一度发展到,特别是我国内陆的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和广西等地是传统稻田养鱼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衰落。随着渔业和大农业综合开发,稻田养鱼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展,并且一般都实现了鱼稻双丰收。在不投饵的情况下,每667m2也有15kg左右的鱼产量;在不同程度投饵时,每667m2可达50~100kg的鱼产量,增加收入200~500元。近年来,通过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养鱼稻田发展成为宽沟、双垄方式(图7)通风透光,鱼、稻生长更好;此外,在传统稻田养殖鲤、鲫以外还扩大养殖泥鳅、小龙虾和河蟹等名优品种。同时,在养殖技术上进行创新,出现了稻虾连作,稻蟹结合和稻油(油菜)虾连作新的养殖模式,并形成规模化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成倍提高,展现了美好的综合发展前景。诚然,稻田养鱼因涉及到种稻和养鱼两项技术结合,有一定复杂性,既要充分发挥共生互利;又要解决好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要加强管理,防洪、防逃、防盗。4 工厂化流水养殖我国工厂化流水养鱼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起来。随后,还引进国外工厂化流水养鱼技术,并不断结合国情进行创新,如利用自然沟渠(四川)流水养鱼,自然泉水、工业余热流水养鱼和沿海潮汐(广东)流水养鱼等。此外,还有典型工厂化循环流水养鱼等多种养殖方式。图7 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工厂化流水养鱼主要养殖摄食性鱼类和名贵鱼类。在流水条件下,具有高密度和高产量特点,特别是温泉流水和冷泉流水条件下可以周年养殖,鱼产量更高。目前,全国已在运行的工厂化流水养鱼约有m3水体,年产鲜鱼约t,从事淡水流水养殖的约有大小5000多家,单产水平随设备性能,水流量和饲料差别而不同,一般高产量在100kg/m3左右。尽管工厂化流水养鱼产量很高,但由于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流水条件,技术含量高、能耗大,往往成本也高,特别是典型工厂化循环流水养鱼,涉及到水质工业化循环、净化处理和设备性能的稳定性等问题,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很高的成本,所以目前发展受到一定制约;然而对于缺水的干旱、半旱区域和城郊,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创新改造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将工厂化流水养鱼与池塘养鱼及其他方式养鱼连成一体,紧密地、实质性结合起来是一个发展方向。鉴于我国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海疆等多种地貌,江、河、库、渠、溪分布广泛,流水条件到处都有。此外,还有许多冷、热泉流、工厂余热水流等多种多样流水条件,只要运用流水养鱼技术原理,采用“简装版”稍加改造引水入池、方便排污、集污转化,加上配合饲料和科学管理就能有效地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水养鱼,以发挥国土资源多种作用,造福于民。

文章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网址: http://www.zgddyyzz.cn/qikandaodu/2021/0121/695.html

上一篇:氮离子注入对黄瓜当代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下一篇:《当代水产》2011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