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当代医药
曾用名:健康人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ISSN:1674-4721
CN:11-5786/R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42081
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学文摘(网络版);哥白尼索引;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腹腔镜,护理干预,并发症,糖尿病,老年,高血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政府形象危机生成机理与管理策略 ——基于社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9 03: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政府形象象征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决定着政府对公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在中国“压缩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被颠覆,各种新

政府形象象征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决定着政府对公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在中国“压缩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被颠覆,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政府形象危机是中国当代社会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是思想观念深刻改变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本文试图引入社会燃烧理论,考察政府形象危机的形成机理,以期为政府进行形象危机管理提供新视野。

社会燃烧理论与政府形象危机的契合性

社会燃烧理论由牛文元教授提出,他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和“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是社会不稳定的“燃烧物质”;一些媒体的误导和谣言的传播等是导致社会动乱的燃烧“助燃剂”;具有一定规模的突发性事件是社会动乱中的导火线或“点火温度”。以上三个基本条件的合理类比,可将社会稳定状况纳入一个严格的理论体系中。①根据社会燃烧理论,政府形象危机的生成与燃烧现象极其相似:转型期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冲突是社会不稳定的“燃烧物质”,网络媒体与网民的消极情绪相当于“助燃剂”,涉及政府的各种突发事件是政府形象危机的导火线或“点火温度”。因此,政府形象危机是燃烧物质、助燃剂和导火线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产物。

政府形象危机的生成机理

1.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政府形象危机的“燃烧物质”。社会燃烧物质是政府形象危机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具体表现为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结构的重组、价值思维的多元化和公民心态的多样化,导致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存在社会失范、行为失控和心理失衡等困境,同时政府自身存在职能错位和监管缺失等问题,导致出现治理萎缩和信任消弭的危机,使社会上消极和怨恨情绪持续积累并蔓延,造成公众对政府产生不作为的偏见,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从而出现政府形象危机。

2.网络媒体与网民的消极情绪:政府形象危机的“助燃剂”。社会助燃剂是政府形象危机产生的必备要素。网络媒体的去中心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拓宽公民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渠道,但网络媒体信息的海量化和表达的碎片化易产生谣言,煽动网民情绪走向非理性化。任何关于政府的负面信息经网络媒体的放大与催化都会迅速引起网民的关注,将政府置于危机漩涡中,为政府形象危机管理带来挑战。公民意识是公民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公众习惯借助网络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舆论监督和民意反映,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并逐渐成为社会文明进程的内驱力。但公民意识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在网络空间易引发“蝴蝶效应”,对政府形象危机管理形成挑战。

3.突发性事件:政府形象危机的导火线。政府形象危机是因负面事件引发政府形象下降或受损,导致社会公众对政府言行的负面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然界的燃烧过程中,燃烧物质和助燃剂必须达到燃点时才能发生燃烧。同样,政府形象危机的生成也必须具备导火线即有关政府的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使事件复杂化和扩大化,稍有不慎就会诱发政府形象危机。近年来,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如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等都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和回应滞后等问题,倒逼网友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对政府的不满,透露出对政府的不信任,这都在无形中伤害政府形象。

综上,当社会矛盾冲突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各种突发危机事件,并由于网络媒体的草根性和瞬时性以及把关功能的弱化,同时在公众的推波助澜下,使得涉及政府的负面新闻甚嚣尘上,质疑政府的执政能力,引发严重的政府形象危机。

政府形象危机的管理策略

1.消除“燃烧物质”,正确看待社会矛盾。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脚步不断加快,社会矛盾频繁涌现,它蕴含着一种撕裂社会动态稳定与和谐的负能量,而这些都源于我们对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为此政府需要辩证对待社会矛盾,将之视为社会常态,利用互联网建立科学顺畅的民众利益表达机制,倾听群众声音,从民意诉求中发现社会矛盾的诱因,防范风险,妥善协调各方利益,提升政府形象。

2.控制“助燃剂”,净化网络环境。一方面,网络媒体的扁平化实现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共享,在政府形象危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虽已出台一系列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对其违法责任的认定还存在一定漏洞,打“擦边球”甚至违法乱纪行为屡禁不止,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制定更行之有效的法规条例来净化网络环境。同时,网络媒体应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积极协助和监督政府发布危机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引导正确的舆论价值导向,寻找各方利益最佳的平衡点。另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式社会阶层结构,创造了自由开放的公民政治参与环境,但同时网友缺少理性的表达,极有可能传播虚假信息,给政府处理危机事件增加难度。因此政府需要大力加强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公民独立的政治人格,保证其有序参与网络政治。同时,公民自身要加强网络媒介素养,面对网络媒体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应保持理智判断,不可人云亦云。

文章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网址: http://www.zgddyyzz.cn/qikandaodu/2020/1009/535.html

上一篇:为孩子营造诗意的阅读生活 ——浅析中国当代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