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当代医药
曾用名:健康人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ISSN:1674-4721
CN:11-5786/R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42081
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学文摘(网络版);哥白尼索引;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腹腔镜,护理干预,并发症,糖尿病,老年,高血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当代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式(4)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12: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后是中国民族心理。心理学有句话叫做:“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笔者认为,对民族而言,民族心理即是“民心不同,各如其史”。中华五十六个民族

最后是中国民族心理。心理学有句话叫做:“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笔者认为,对民族而言,民族心理即是“民心不同,各如其史”。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凝结了民族的创始、自然生境、政治经济、婚姻制度、宗教习俗等文化特质,更凝结了趋同性的民族群体心理特征,这些在“一方水土”中孕育、发展而来的“民族心理过程”、“民族心理场”及“民族心理活动结果”均是中国民族心理特色的“一方水土”。

笔者在与著名心理人类学家许木柱教授的一次有关心理人类学研究的对话中谈及此问题,许教授说他现在的教学与科研中更多的是使用台湾本土的人类学案例,研究台湾本岛的人类学问题。他认为,西方人类学中的理论和案例等可以借鉴,但是本土的内容更有说服力。民族心理学的本土目标即是在这“一方水土”上进行研究。笔者强调中国民族心理学一定要了解、研究各民族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正是因由“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民心不同,各如其史”。

三、“民族在场”:方法论出发的工具目标

民族心理学的工具目标主要是指其方法论问题。从西方的民族心理学到心理人类学,再到中国的民族心理学,可以看出民族心理学所采用的方法论和可操作的具体方法体系。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出发所进行的民族心理学或心理人类学的研究,基本采用或沿袭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方法或方法论体系;从心理学学科范式出发的研究,大多采用心理学的方法论或方法体系。这些从不同学科出发的研究都是有其研究的局限性的。西方心理学受实证主义的影响,一直有着崇尚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比较排斥历史溯源、文化分析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追求心理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化倾向。由于这种观点的影响,大部分西方心理学家极少关注或忽略了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研究的影响。[10]有人便认为,心理学家少有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焦虑、忧愁,少有反思及批判社会的责任感和追求。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学迷恋实证科学家的自我形象而不能自拔”。[14](P.26)布鲁纳的观点不无道理,原因是心理学中缺少批判社会的理论资源,因为心理学会尽力压缩连结社会批判的社会文化维度,即心理学对作为自然物、生物体和个体的研究成果也无法用于批判社会。

中国民族心理学界以心理学出发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受西方实证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其进行的有关民族心理的研究中基本上忽略了社会文化因素或民族历史因素。虽然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方法论角度关注了一些民族心理现象或民族心理问题,从多学科角度打开了民族心理研究的方法路径,对中国民族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方法论和方法体系,否则,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会受到质疑,也不利于学科的科学发展。从方法论出发系统分析、研究、总结并探寻民族心理学的一般性原则,探讨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研究各方提供一个认识路径统一且可供共享的方法论,是当代民族心理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处的方法论是以哲学为基础的方法论,即民族心理学学科最为适用、最为普遍的研究方法。众所周知,心理学的母体学科是哲学,就其学科本身是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边缘学科。这里所探讨的民族心理学的方法论,是指在民族心理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逻辑基础与哲学基础。就方法论而言,其基础有三:族体性理念是基础之一,即强调研究对象应该是面向民族共同体这个群体;自然性理念是基础之二,即要遵循在自然、社会环境及场景中去研究,即“在场性”观念;科学性理念是基础之三,即研究问题及设计、研究方法及结果的分析等要体现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应以此方法论作为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分析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首先,民族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民族在场性与“在一起”原则应该是民族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理心的“四同原则”,也称“在一起”原则。这是一个生活化原则,反映了民族心理研究的田野实验法不同于民族学一般意义的田野调查法,其进入民族学田野的深度、体验度和研究范式还是有所不同的。[15]“同吃原则”是“四同原则”中的第一个原则,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强调研究生活要与研究对象“在一起”。一是通过“吃在一起”来感同身受他们的生活,也让研究对象通过“在一起吃”来了解和接纳自己;二是通过“在一起吃”来观察与体验他们与“吃”相关的一系列生活与活动,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吃”文化所体现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活动进行观察与了解。所以,“同吃原则”是田野实验法实施的一个关键原则。“同住原则”强调的是与自己的研究对象生活于一个共同场域,通过“住在一起”来观察研究他们的活动与行为,同时也可以让对方近距离接触、了解与接纳研究者。“住在一起”是一个空间概念,除了深度接触调研对象之外,还可以将调研辐射到整个村落与社区,延伸至周边社会。“住在一起”可以随时进村入户,为“走街串巷”提供了很大便利。“同劳动原则”也是“在一起”,强调的是与他们生活及劳动相关的各种接触。如果是在乡村生活,可以与研究对象一起出行,参与他们的出工活动,或播种除草,或浇水收割等。如在城市里,只要研究对象允许、环境许可也可随同进行体验与观察。最后一个“同理心原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原则,强调的是真正在心理上与研究对象“理性相同”,是心理上的“在一起”。民族心理研究中的“民族在场”及“四同原则”中的前三个原则均表现为行为层面,第四个则表现在研究者心理层面,需要很好把握。[16]

文章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网址: http://www.zgddyyzz.cn/qikandaodu/2021/0114/685.html

上一篇:对上市公司舞弊造假案的思考 ——以医药制造
下一篇:石达开女秘书韩宝英的故事对当代秘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