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当代医药
曾用名:健康人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ISSN:1674-4721
CN:11-5786/R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42081
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学文摘(网络版);哥白尼索引;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腹腔镜,护理干预,并发症,糖尿病,老年,高血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通向中国话语建设当代中国美学的三次突围(2)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5 06:4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至于其他流派,像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派”,以及吕荧和高尔泰的“主观派”,更谈不上对苏联体系的搬用。从这个意义上讲,50年代的美学建设呈现出

至于其他流派,像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派”,以及吕荧和高尔泰的“主观派”,更谈不上对苏联体系的搬用。从这个意义上讲,50年代的美学建设呈现出与文论建设完全不同的风貌。这一时期的美学讨论具有多重资源,既不来源于一家,也没有归于一家,而是在争论中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学术发展中有活的东西,也有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是不断的否定性探索和创新,死的东西是僵化的、化为常识的知识。50年代的这些知识,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充分具有活力到走向僵化的过程。

当然,“反帝反封建”口号在50年代对人文学科有着深刻影响,对西方的和古典的美学在总体上是持排斥态度的。毛泽东在1964年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这一方针在中国影响深远,至今仍被我们沿用。然而,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其解读是不同的。这两句话原来是毛泽东在读了一位名叫陈莲的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来信后所写。这位学生发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红嫂》的演出受到中央的重视,而音乐学院的教学却“长期地、大量地、无批判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音乐文化”⑤。毛泽东读完这封来信后表示肯定,在批示中写了这八个字。显然,毛泽东原来的意思是要改变古代和外国的文艺占据中国舞台的局面,通过学习中外文艺的技巧,创造出革命的、民族的、大众的文艺来。

这种“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所要实现的,是对既有的古代和西洋艺术的改造。用什么进行改造?依靠的还是理论的力量。因此,美学理论在这时是艺术改造的动力之源。这时的理论本身是外向性的,致力于改造既有的艺术。50年代如此,是要反帝反封建,到了60年代,改造的对象就变成了“封资修”,进一步与苏联影响拉开了距离。

到了“改革开放”时代,仍然是理论先行。美学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围绕“形象思维”的讨论、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讨论、围绕“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美学研究实现了“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推动了新时期文艺的繁荣。

二、面对第二次禁锢出现的新的突围要求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依据当时所具有的理论资源,尝试构建体系性的假说。当时出现的几派美学都是在这一争论中形成的。到了80年代,这种原有的理论活力逐渐丧失。研究者进一步将当时的观点体系化,这本身具有一定意义。但是,这种体系化和知识化却也导致了自身的僵化。

记得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坐在地铁上,一位小姑娘坐在我旁边,手执笔记本,口中念念有词:“朱光潜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说,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蔡仪说,美是客观性和典型性的统一……”简单的几句话,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想背熟又怕背得不熟。我听得心里发痒,很想对她说:美学可不能这样学。但是,她不认识我,只是地铁同座,萍水相逢都算不上,她会听从我的话吗?显然,她是去考试的。一会儿,车到站了,小姑娘下车消失在人群中。我平时很少参与美学基础课的教学,除了带博士生外,与这样的年轻学生接触不多。这次偶遇使我想了很多。如果我那天劝她不要这么学美学,会有几个可能:一是她不听,继续这样考试,后来通过了;二是她真的听了我的话,考试却没有过关。然而,有一个后果可能不可避免:这位青年学生从此会恨这门折磨她的枯燥无味的学问,甚至拒绝读任何美学书。我的意思是:如果学美学只是背这么几句话,对美学这门学科将是极大的伤害。

在80年代,美学的僵化很快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开展而被突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方针,在这时就具有从理论上进行自省和反思,从而打破封闭、在思想文化上实现开放的含义。这与50年代面对既有的古代和西洋艺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改造,从而实现艺术上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区别。“美学热”对中国美学的推动是极其巨大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掀起“翻译热”,不再凭空制造大体系。过去几十年中,三代人持续努力,实现了美学思想引进和研究的接力。80年代,朱光潜担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由于年长,他并不经常参加美学会议,但常常给会议写贺信。他的贺信中总有一个内容:教导青年要学好外文。朱光潜和宗白华分别翻译了黑格尔的《美学》和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这一代美学翻译家,包括缪灵珠、罗念生等,注重经典的翻译,译出了西方美学的许多基本文献。在他们之后,李泽厚主持“美学译文丛书”,组织出版了像克莱夫·贝尔、苏珊·朗格、鲁道夫·阿恩海姆等活跃于20世纪中期的美学家的著作。到了21世纪,一些新的译丛出现,进行与西方更为同步的翻译,提供更新的知识。这种对西方同时代人著作的翻译,有着更为强烈的对话意识。我们是无法与康德、黑格尔对话的,翻译只能提供基本文献。我们也很难与贝尔和朗格对话,只能用他们的思想来帮助我们实现知识的更新。而对西方同代学者的翻译,能够使我们提高对话意识,从中国立场介入,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从而推动中国美学的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网址: http://www.zgddyyzz.cn/qikandaodu/2021/0325/983.html

上一篇:民间儒学传统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研究以曲阜
下一篇:人体工程学在人性化医药包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