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中国当代医药
曾用名:健康人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ISSN:1674-4721
CN:11-5786/R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42081
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化学文摘(网络版);哥白尼索引;期刊分类:药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疗效,临床疗效,腹腔镜,护理干预,并发症,糖尿病,老年,高血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文珍:写当代生活的起居注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1 08: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接通电话的时候,文珍刚刚回到她位于深圳的父母家中。此次南行,是为去广州领取由《羊城晚报》主办的花地文学奖。从领奖台上下来,文珍配图发了一条朋友圈:“永远如履薄冰的

接通电话的时候,文珍刚刚回到她位于深圳的父母家中。此次南行,是为去广州领取由《羊城晚报》主办的花地文学奖。从领奖台上下来,文珍配图发了一条朋友圈:“永远如履薄冰的新手。”以大陆第一个创意写作专业硕士的身份从北大中文系毕业,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辑又辞职,32岁便成了“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得主”,她一直写,写作的时间和她来北京的时间一样久,甚至更久——如果从以前读书时的习作算起。此番获的奖却是“新锐奖”,让她觉得有一些好玩,甚至自嘲。但她转念想想,新手的姿态也很好:每一次写作都是重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还有打破藩篱、走出舒适区的可能,若是真成了什么“名家”、“老手”,大概,就意味着已经丧失了某种活力,走上自我重复之路了吧。

说起来倒是也像个命运式的循环——文珍曾经在《羊城晚报》实习过,最早期的一些习作就发表在那里,包括2004年的短篇《找钥匙》。那是她回顾起写作生涯来第一篇觉得“尚可”的作品。时隔17年,《羊城晚报》给她颁奖,她恍惚间觉得像是一切从头再来,或又像是给上一个阶段画上圆的最后一笔。这篇《找钥匙》被她收进了今年最新出版的小说集,且做了书的标题,似有隐喻之意。这部之后,她下决心暂停持续17年的中短篇写作,正在向第一个长篇发起攻势,如履薄冰,也充满期待。

文珍

▌他者的世界

很多人读过也很喜欢文珍2010年写的《安翔路情事》,这篇小说让她成为了迄今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得主。故事很有意思,讲了位于鸟巢附近的安翔路上老胡灌饼店的安徽小伙子和隔壁麻辣烫西施的爱情悲喜剧。安翔路正是文珍住的街区,老胡灌饼店是真的,麻辣烫店也是真的,只是两个店主在现实中并不认识,但日日行走街面的文珍突发奇想:如果这条街发生爱情故事,一定是发生在这两人之间的。据说为了写这个故事,她连续吃了很多天鸡蛋灌饼。

那也是文珍第一次写偏离她日常生活的底层人物,小说收入她2011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十一味爱》(最近再版更名为《气味之城》),在这个集子里,其他篇中的主人公多是文雅而拘谨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层,而唯独《安翔路情事》冒着独特的烟火气息,鲜辣热活。从学校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一直处在文化圈内的文珍意识到,那里有一个新的世界。

很快,她又偶然发现了一个快递员的故事——那位经常来单位送快递的快递员暗恋她的一位同事,构成一种有交集又无交集的关系。文珍觉得奇妙,于是有了《张南山》的构想。但这篇写得不顺,从落款处“2011—2016”的时间标注就能感受出来。在电脑里放了四五年,写到8万字,又删掉6万字,最后余2万字,最初发表出来,还受到一些批评。文珍觉得有些沮丧,又继续放了很久,始终没有收入其后出版的几本小说集。直到今年,久得几乎从作者变成了陌生人,从旁观的视角再看时,她从故事中快递员的那种委婉又艰难的努力里,觉出了某种小心翼翼的珍贵。终于,她下决心把这个快递员收进了《找钥匙》。

同样写得不顺的还有《有时雨水落在广场》。一个从乡下进城的老人,在孤独的高楼丛林中,于广场舞伴中偶觅知音,但随着家庭变动,注定是露水情缘。他们都是离文珍本人比较远和陌生的一群人,写作有阻涩之感,很大原因自然是经验的不足。为了写他们,她需要做大量的“田野考察”,又怕事实太多有偷懒的嫌疑,或落入奇观化的俗套,于是采取的方法是在一旁默默观察,降低自身存在感,而很少直接和对象交谈。对虚构来说,交谈太多有时意味着破坏。彼此皆是对方的他者。

他者,是文珍给《找钥匙》的11篇找到的关键词。更确切说,是“常被目为边缘、同样参与了构建这城市,却始终难以真正融入主流的族群”。但,“‘他们'同时也有一部分属于更广阔的‘我们'”。写他们,首先是来自作家作为普通大众的好奇心,再多一点的话,是希望通过书写让他们被看到,“不是每个人的条件都是一样好”。文珍说,他们如同树上的果子,熟透了就落在她手里,走进她心里,打动她,她又把这打动她的东西藏在故事里,绵延不尽。

小说有时候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又返回去影响着现实。文珍说,现实中那位卖灌饼的“老胡”知道他成了一篇小说的男主角,是去吃灌饼的人告诉他的,小说甚至带动了店里生意,但几年后,老胡把店盘给了一对河南兄弟。河南兄弟告诉文珍说,老胡去了哈尔滨。这猝不及防的后续让文珍几乎“毛骨悚然”了,因为她的小说里,麻辣烫西施小玉最后正是回了哈尔滨老家。两个人现实中并不认识,老胡为什么去哈尔滨是个谜,但她觉得,或许老胡看过小说,获得了一些暗示,也说不定。为此,她为这个“情事”还写了个续篇。

文章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网址: http://www.zgddyyzz.cn/zonghexinwen/2022/0301/1918.html

上一篇:国医圣手治失眠,爱开小方子!五味药,环环相
下一篇:李嘉欣有底牌?堪称当代香港的包租婆,每年靠收